连州刺史是个什么官职(唐代著名诗人的官职研究,谁的官职最高?谁的名气最大?)

访客 75 0
连州刺史是个什么官职(唐代著名诗人的官职研究,谁的官职最高?谁的名气最大?)

连州刺史是个什么官职

刺史职务:部(州)监察长官。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

连州刺史是个什么官职(唐代著名诗人的官职研究,谁的官职最高?谁的名气最大?)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史”为“御史”之意。

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

唐代著名诗人的官职研究,谁的官职最高?谁的名气最大?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在有据可查的两千多位诗人共创作出大约4万多首脍炙人kǒu的jīng美诗篇,由于佳篇浩如烟海,名作不胜枚举,因而诗歌艺术达到历史顶峰。

仔细梳理唐代诗人的身份阶层,出身士族官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创作集团,不仅包括名扬天下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和“诗魔”白居易;还包括名震文坛的“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以及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的文坛领袖韩愈、柳宗元;边塞派、婉约派等各zhǒng流派的代表人物。

由此而言,研究一下唐代著名诗人与官衔、官职的关联情况,以及位列三班、官居上品的人中jīng英在诗坛的成就,显得颇有趣味,本文将分门别类,逐一为大家介绍。

唐代著名诗人与官职对应表

一、官职最大的唐代诗人出人意外——李绅(尚书右仆射——二品)

作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李绅由于早年丧父,颠沛流离的曲折经历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了切身体会,他怀着悲悯天物的同情心和无限愤慨写出了《悯农》:

李绅早年时期的诗歌代表作《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然而造化弄人,这位诗词内容贴切劳苦大众的文坛新人,却在此后的仕途中飞黄腾达,自34岁进士及第,先后任刺史、宣武军节度使、观察史等,成为地方大员,他年逾古稀时,开成五年(840年),李绅任淮南节度使,此后终于爬到人生仕途的巅峰,他入京拜相,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

从官衔职级来看,这是位列三台的二品大员,宰相身份,这在唐朝两千多个诗人中堪称翘楚,李绅打破了纪录。

李绅官居高位之后,生活十分奢靡

官场得意对李绅就像一把双刃剑,他醉心于仕途的升迁晋级,过着豪奢糜烂的生活,作风残暴,成为酷吏的代表,当年意气风发的创作激情永不再来,他的诗词佳作也像青春一样离他远去。

唐代三大诗人与初唐四杰官职盘点

二、唐诗三大巨擘李白、杜甫、白居易分别是几品官?

1、李白(门下省左拾遗,江淮兵马都督府从事——八品)

被誉为“谪仙人”的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因其诗作气势雄浑,风格清奇,意境弘大,气势磅礴而被后世尊称为“诗仙”,梳理李白的人生历程,却能深切体会到他虽然xìōng怀报国之志,却怀才不遇,终其一生都在官场的边缘徘徊踱步,其zhèng治抱负完全无法施展。

李白出生于剑南道面州府昌隆县青莲乡,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天资聪颖的李白少有诗名,很快名博四方,并受到当地名流的推崇和夸赞,李白好剑术,喜游侠,对学而优则仕有着强烈的憧憬,并在昌隆县谋得一个小吏的职位。

诗仙李白xìng格豪放,喜爱畅游天下,遍览山川

此后李白游历四方,眼界为之开阔,名篇佳句争相传颂,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终于看到觐见天颜的曙光,收到举荐诏书的李白信心bào棚,并写下了&34;的名句。

李白为杨贵妃所做《清平调》进献给唐明皇

在李白献给唐玄宗的《清平调》中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将杨贵妃的雍容华贵、仪态万方描绘得淋漓尽致,李白卓尔不群的出众才华果然受到唐玄宗的青睐,他被授予翰林供奉,作为皇dì身边侍奉左右风光无限的贴身秘书,却是一个无职无权如摆设的闲职,李白实现zhèng治抱负的愿景化为泡影。

李太白赋诗,高力士脱靴,xìng格孤傲的李白注定了坎坷的命运

此后,李白得到了门下省左拾遗和江淮兵马都督府从事等底层官职,位居八品,一代诗仙,依旧没有摆脱生不逢时的命运,郁郁不得志的李白最终决定辞官而去,回望长安城的重峦叠嶂,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和“安能屈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内心独白。

李白仕途的不顺却造就了他诗歌天才的强烈喷发

回望李白的一生,他好像永远与仕途无缘,他只好把一生的zhèng治抱负和雄心壮志寄托在山水之间,写出无数雄奇篇章直抒xìōng臆,把这笔宝贵的jīng神财富留给后人,成为无数人诵念的千古名篇。

2、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六品)

另一位被尊称为“诗圣”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同样在仕途上坎坷失意,落魄一生,始终在落落寡欢中徘徊。

天宝六年,杜甫到长安应试,但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把持,所有士子全部名落孙山,此后杜甫客居长安,像“北漂”一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此后,杜甫先后被授予河西尉、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类似普通部门的门岗主管)的低阶官职,白白浪费了长安的十年光阴。

天宝14年,安史之乱bào发,唐玄宗一路西逃,杜甫在投奔唐肃宗的路上沦为俘虏,被叛军押至长安,忧国忧民的杜甫亲身经历着安史之乱的幕幕场景,先后写下了大量诗作,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尤其在《春望》一诗: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自己浓烈赤诚的爱国情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至德2年(757年),郭子仪大军西征,杜甫脱险来到凤翔投奔肃宗,被授予左拾遗,因此世称“杜拾遗”,但此后杜甫被一路biǎn官到华州担任闲职,心情郁闷的他见惯了世态炎凉和人生百态,写出了大量诗作抒发心中的郁闷和愤慨。

忧国忧民的杜甫把创作的主要目标投向普通民众

此后,仕途不顺的杜甫又因关中bào发旱灾而辞官归去,后来他辗转流浪到天府之国,在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庇护下获得了一个“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虚职,杜甫因此又称“杜工部”,这个六品官是杜甫一生获得的最高职位,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他的他的靠山严武病逝,杜甫最终难逃流落街头的命运。

诗圣杜甫的几首诗歌代表作

命运的波折婉转和人生的跌宕遭遇使得杜甫在战乱岁月里深切感受到国家战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遭遇,他把无数感慨和激情化作涓涓创作激情,先后写下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留下了“朱门酒ròu臭,路有冻sǐ骨”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

不朽的杜甫是历史地位和评价最高的唐代诗歌大家之一

杜甫的一生从未有过大富大贵,但他作为底层官员对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兴衰感受最深,在他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中写道: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道出了诗人和乐师劫后重逢的百感交集和无限感慨,经历了国家浩劫和战争风云的前后转折,个人的荣辱际遇已经无关紧要,因此杜甫的诗作又被称为“诗史”。

3、白居易(太子太傅分司东都——二品)

与两位诗坛泰斗相比,大诗人白居易诗作名播盛唐,而且官运亨通,有着四十年的官场经历,最终做到二品大员,可谓功德圆满。

在他自撰墓志铭中说:“始自校书郎,终以少傅致仕,前后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

白居易出身河南白姓的名门望族,自高祖起世代为官,他自幼聪明绝顶,素有神童之誉,经过多年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27岁通过乡试,29岁进士及第,32岁被授校书郎,正式步入仕途。

此后先后担任翰林学士和左拾遗,他也借助讽喻诗切实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代表作有《秦中吟》和《新乐府》诗数十首,成为新乐府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白居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长诗代表作《长恨歌》

在35岁时,白居易担任陕西周至县尉,与友人同游仙游寺,感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感情经历,写出了传诵千古的不朽名篇《长恨歌》,批判xìng的揭露了唐玄宗的荒yín和杨贵妃的悲剧xìng命运,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充满怜悯与爱怜。

一举奠定了白居易在诗坛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由于白居易xìng情耿直的文人气质,决定了他在官场的波折命运,此后他陷入牛僧孺与李德裕的牛李dǎng争之中,这场zhèng治漩涡他的刚正与认真惹怒了权臣,过得不并不如意。

著名诗人 白居易不仅诗作名扬天下,他的仕途生涯也十分风光

814年,白居易为亡故的母亲守孝期满,回朝授予太子左善赞大夫,类似于太子的授课老师。

这时朝廷内宰相武元衡被刺客谋shā,白居易因为上疏捉拿凶手触犯众怒,因此被丞相biǎn为州刺史,逐出京城。

后为中书舍人王涯构陷zuì名,又被biǎn为江州司马,一连串的打击让白居易心灰意冷,在江州司马任上,他的从zhèng治纷争中摆脱出来,把主要jīng力放在游山玩水、研究佛学和诗歌创作上,并且把田园派诗人陶渊明作为自己的榜样。

时任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创作长诗《琵琶行》

这段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作《琵琶行》结尾的:“座中涕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印证了他的身份。

白居易这首长诗借助沦落天涯的琵琶歌姬的悲惨遭遇,间接隐喻了自己宦海失意的愤懑心情,并吐露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此后白居易的官职一直在三品与四品之间徘徊,他在江州四年后,专任忠州刺史,此后还担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虽然白居易沉湎于品酒游山,信佛吟诗上,但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他却在zhèng坛上颇有作为,亲自主zhèng修筑杭州西湖堤岸用来蓄水灌田,并留下了“白堤”遗迹,在诗作《钱塘湖春行》中写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时修筑的白堤和诗作《钱塘湖春行》

道出了他完成这件水利设施后的愉悦心情。

白居易在杭州任期满后,担任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此后曾任刑部侍郎,并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在东都洛阳做到二品大员的高位,此后由于年老力衰和儿子中年夭折,白居易逐渐淡出官场。

三、名震文坛的初唐四杰,名气比官职大: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1、王勃(散骑郎——七品)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出身门第显赫的北方王氏家族,自爷爷辈便为文坛名流,有如此深厚的家学渊源,王勃六岁能文,十岁著长文《汉书指瑕》,13岁名震文坛,14岁给宰相上书针砭时弊,被冠以神童之名,15岁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进献《乾元殿颂》,词章华美,妙笔生花,令高宗拍案叫绝,获得了散骑郎的文官职位,仅仅是个七品芝麻官。

王勃少有才名,无论诗歌还是骈文都有极高造诣

此时的王勃意气风发,当友人作别入川时,王勃当场赋诗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对仗工整,意境博大,借景言志,抒发了自己志在千里的远大抱负。

此后,作为沛王李贤的伴读,王勃展露才华进献《檄英王鸡》,因文字偏激被惹怒皇dì被革职。

一篇《滕王阁序》让少年英才王勃的故事流传至今

流落到虢州的王勃又因为sī藏并shā害官奴曹达而被判sǐzuì,幸好遇到唐高宗大赦才捡回一条命,父亲也受连累被biǎn海南。

25岁的王勃从老家龙门出发途径洛阳、扬州、江宁,前往交趾看望父亲,9月来到洪州。

王勃喧宾夺主,写就千古奇文

在参加父亲同朝交厚的洪州都督阎伯屿为庆祝滕王阁落成邀请的宴会上,作为陪衬的王勃笔走龙蛇,以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压卷雄文《滕王阁序》洪都扬名,被誉为不朽之名篇。

尤其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阎伯舆击节赞叹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更加名博四方

王勃兴之所至,遂作《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dì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天妒英才,王勃26岁因溺水受惊过早辞世

天才的灵光乍现和悄然逝去都是那样无法预料,王勃到越南探望父亲后的返回途中,失足落水,因惊吓过度而英年早逝,生命定格在26岁。

2、骆宾王(侍御史——六品)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自幼便因才思敏捷获得神童的称号,这首骆宾王七岁时传颂千年的《咏鹅》,便体现出他细致的观察力和jīng妙的对仗功夫。

七岁骆宾王一首《咏鹅》成为神童的代称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踌躇满志的骆宾王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由于毫无背景他的落榜在情理之中。

凭着自己努力,骆宾王获得了基层的九品录事工作。

后来在道王的帮助下,在太常寺做了奉礼郎,类似于司仪。

他的经历一波三折,并获zuì被biǎn为浙江台州的一个县丞。

此后,骆宾王出众的才华和诗词能力在长安引起轰动,他在仕途上终于迎来曙光,并担任侍御史职位,负责监察、dàn劾方面的工作,这个六品官还算差强人意。

骆宾王一篇檄文金句迭出,让惜才的武则天后悔不迭

因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朝,开国元勋徐世绩的孙子李敬业率兵造反,因才情出众文采飞扬著称的骆宾王被历史的车轮驱使走上前台,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其中“一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讬?”和“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写得气势磅礴,高瞻远瞩,将自己的报国xìōng怀和郁闷之气尽情抒发,并引起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击节赞叹,并为骆宾王未能被朝廷重用而叹息不已。

骆宾王为避世落发为僧,归隐钱塘

造反被剿灭数年后,诗人宋之问在杭州某寺见到了已经落发为僧的骆宾王,他的才情与雄心早已与清风明月随风飘逝。

3、杨炯(盈川县令——七品)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也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十岁中童子科,十一岁进入弘文馆,并先后创作出《青苔赋》和《幽兰赋》,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6年后,杨炯进京应试获得秘书省校书郎的九品小官,这让年近三十仕途遇阻的杨炯感到愤愤不平。

次年,杨炯被推荐为崇文馆学士,32岁时被提升为弘文馆学士,掌管太子东宫庶务,作为中下层官吏,杨炯将满腔报国之志付诸诗歌创作,题材多表现戍边战士的军旅生涯和边塞风情,气势雄浑,慷慨激昂,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

杨炯的《从军行》成为边塞诗中的名篇

例如其代表作《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词作中文人投笔从戎,出塞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一幕幕场景跃然纸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

杨炯曾任盈川县令,因此又称杨盈川

唐如意元年,42岁的杨炯终于在官场上熬出头来,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县令,这是货真价实的七品芝麻官,但致力于做出一番zhèng绩的杨炯爱民如子,恪尽职守,忙于巡视田间关心农桑,当年农民获得大丰收,杨炯备受拥戴。

一年后他sǐ于任上,百姓感其恩德,尊称他为“杨盈川”。

4、卢照邻(新都县尉——九品)

卢照邻少有才名,擅长骈文,位列初唐四杰之一,凭借满腹才华卢照邻信心百倍的前往长安,受重臣来济的推荐名声大噪。

皇族邓王李元裕十分赏识卢照邻的才学,以上宾之礼盛情款待,卢照邻得此庇护,在京城和地方任职长达十年。

卢照邻为初唐四杰之一,一首《长安古意》名震诗坛

此后他担任了三年九品官益州新都县尉,并留在蜀中,纵情山水之间,与诗歌和美酒为伴,享受幸福时光。

卢照邻寓居洛阳期间,文如泉涌的他创作了生平最重要的七言长诗《长安古意》,诗中的千古名句有:

得成比目何辞sǐ,愿作鸳鸯不羡仙。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出众的才华和坎坷的命运困惑着卢照邻的一生

长诗通过长安现实生活的形形色色描绘出各阶层的包罗万象的繁华场景,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成为初唐诗坛的扛鼎之作。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卢照邻的诗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dì金茎云外直”却被权臣武三思视为眼中钉怀恨在心,并将他构陷入狱。

卢照邻拜师孙思邈,帮助解除病痛

落落寡欢的卢照邻出狱后感染风寒,隐居太白山养病,并拜yào王孙思邈为师,他的诗词风格变得凄凉哀婉,表现了与病痛作斗争的无奈和哀伤。

病痛日趋严重,他将仅有的积蓄mǎi了数亩田地作为坟墓,最终无法忍受病痛折磨,与亲人诀别后投水而sǐ。

唐代诗人中的三品官与文坛领袖韩愈、柳宗元官职

四、唐代诗人中的三品大员:张九龄、元稹、高适、刘禹锡、贺知章

1、张九龄(中书令、同平章事——三品)

张九龄的诗作在唐朝难称翘楚,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宰相,他本为西汉名臣张良后裔,少有才名,唐中宗时期进士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平步青云。

张九龄是盛唐宰相,著名zhèng治家

此后宰相张说对他赏识有加,sǐ前多次推荐张九龄拜相。

唐玄宗看中张九龄的能力,升为拾遗,开元六年因修建大庾岭功勋卓越提升为左补阙,后来官职越做越大,并被封为金子光禄大夫。

张九龄病故后zhèng局开始动荡

开元21年,张九龄担任中书令同平章事,这是三品的宰相职位,为相期间,张九龄与奸臣安禄山、李林甫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唯才是举,zhèng绩卓著,为“开元盛世”的盛唐复兴局面做出重大贡献,七年之后,他在回乡扫墓的路途中病逝,大唐盛宴的局面也在此后不久画上句号。

张九龄的诗歌代表作《望月怀远》

张九龄诗作意境隽永,文辞简洁,开清新之风,代表作《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批阅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假期。

意境高古旷达,情深意切,表达了天各一方的有情人心灵相通的思念之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唐代诗人元稹画像

2、元稹(同平章事——三品)

童年的元稹便有神童美誉,因家贫他苦读不辍,及长常与表兄胡灵之等读书骑射,饮酒谈诗,15岁时,元稹高中明经科,23岁入闱吏部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从此步入仕途。

而他这段时期创作的《莺莺传》,成为后世《西厢记》的蓝本。

元稹创作的白话xìǎo shuō《莺莺传》

前程似锦的元稹满怀报国之志,多次上疏澄清吏治,昭雪冤案,在得到民众拥护并留京任左拾遗,但他触动了旧官僚集团利益,官职一biǎn再biǎn。

元稹与白居易是文坛挚友,交情莫逆

因为母亲病故,元稹在服丧期满后与白居易结为莫逆之交,并共同掀起著名的新乐府运动,创作了大量乐府诗词震撼文坛。

例如其著名的诗作《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诗词朴实无华,言简意赅,这首描绘唐宫春怨的小诗,以寥寥数语,从宫女的角度抒发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红颜易老的沧桑感慨,令人嘘唏不已。

元稹才华横溢,并与女诗人薛涛交厚

元稹受到zhèng坛重臣裴度的青睐代理通州刺史,他因zhèng绩斐然又改任虢州长史。

他的诗作《连昌宫词》得到唐穆宗赏识调任祠部郎中,得以觐见天颜,并被召入翰林院,授中书舍人,仕途一路坦途,并于次年拜平章事,官居三品,位同宰相。

在唐代错综复杂的dǎng争之中,裴度集团上疏dàn劾元稹一派扰乱朝纲,穆宗将元稹罢免相位,biǎn去同州,此后先后担任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史等官职,他的zhèng治生涯走向没落。

3、高适(太子詹事、散骑常侍——三品)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都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袖人物,诗词意境宏阔,气势雄浑,激扬向上,充满了的奋发向上的时代脉搏。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画像

他出身败落的官宦家庭,隐身于市井之间,后客居梁邱一代,依靠亲友资助赖以活命。

高适投笔从戎,在燕赵一代参加小规模战斗,接触到社会底层,并以切身体会写出气势雄浑的边塞诗,达到他诗歌创作的巅峰,其代表作《燕歌行》《除夜作》等被广为传诵。

高适的送别诗代表作《别董大》

高适《别董大》诗意图

再如送别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朋友惜别,壮志凌云的豪迈气魄和xìōng襟。

此后高适经人举荐担任封丘县尉,但他志不在此,来到长安名将哥舒翰的幕府,在安史之乱bào发后,被提拔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并一路追随西逃的唐玄宗,逐渐得到赏识。

永王李璘叛乱后,唐肃宗提升高适为淮南节度使出兵平叛,高适战功卓越,朝野震动,他也因此青云直上,先后擢升为剑南节度使、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等职位,成为三品大员,后世称之高常侍。

盛唐著名诗人刘禹锡画像

4、刘禹锡(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三品)

刘禹锡是浙江嘉兴人,少年好学,21岁考中进士及博学宏词科,两年后被吏部授予太子校书,正式入仕。

风华盛茂的刘禹锡充任杜佑幕僚掌书记,参与平叛,先后担任渭南县主簿和监察御史。

刘禹锡画像与雕像

805年唐顺宗主zhèng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永贞革新”,刘禹锡作为屯田员外郎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二王刘柳”积极参与针砭时弊的zhèng治革新,在这场短命的变革失利后,kǒu无遮拦的刘禹锡成为权贵豪强的眼中钉,先后被biǎn为连州刺史、朗州司马、夔州刺史、和州刺史等,先后长达22年。

刘禹锡行吟放歌,苦中作乐写出《陋室铭》

在漫长的biǎn斥生涯中,刘禹锡的满腔zhèng治豪情被摧残的心灰意冷,,借升迁起伏他饱览了巴山蜀水的壮丽山川,深入了解了劳苦大众的生活境遇,为他从事诗歌创作汲取了大量营养,一批意境优美的诗词名章应运而生。

例如他的代表作《竹枝词九首》之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借景抒情,变现了沉浸在热恋中的少女忐忑不安,欲说还羞的微妙内心世界。

被biǎn22年的刘禹锡心境坦然,笑看潮起潮落

宝历二年,54岁的刘禹锡奉诏回到洛阳,感慨万千的他故友重逢,写下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jīng神。

表现了作者虽仕途坎坷艰难却痴心不悔的坚强决心,和坦然面对世事变迁,海纳百川的宽广xìōng怀。

步入老年的刘禹锡此后担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六年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等闲职,官衔悄然升到三品,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与旧友白居易、裴度吟诗唱和、享受人生,直至71岁病逝。

5、贺知章(太子宾客兼秘书监——三品)

贺知章出身名门望族,天资过人,36岁高中进士,此后又成为浙江省历史上文字记载的首位状元,仕途生涯前程似锦,他先后被提拔为国子四门博士和太常博士,成为国家级著名教授,风头正劲。

贺知章画像以及贺知章与李白行吟图

通过宰相张说引荐,贺知章进入修书院编篡经典,官职随着越做越高,先后任礼部侍郎、太子侍读、工部侍郎等官职,成为部级官员。

开元26年,贺知章被授予太子宾客兼秘书监,品级为三品银青光禄大夫,达到个人的仕途巅峰,并被尊称为“贺监”。

贺知章xìng情豪迈,才华横溢,他不仅诗文俱佳,而且草隶造诣极深,成为时人争相竞mǎi的墨宝,他喜爱交际,与李白等诗文豪客把酒言欢,醉而忘忧,并被人列入“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诗歌代表作《咏柳》

贺知章最为脍炙人kǒu的代表诗作首推《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把春回大地时柳叶吐丝,迎风摇曳的迷人画图描绘得出神入化,别出心裁。

贺知章经久流传的名诗《回乡偶书》

而另一首辞官归隐时抒发感慨之作《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游历半生的贺知章叶落归根,老泪纵横

则把宦海沉浮的游子归乡时心情忐忑,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刻画得恰如其分,情趣天然。

五、唐宋八大家的领袖韩愈、柳宗元官居何职?

1、韩愈(京兆尹——三品)

大文豪韩愈自幼父母双亡,靠嫂子抚养成rén,奋发图强的韩愈19岁进长安赶考,三试不第,第四次才考中进士,因为韩愈的文风讲究言之有物,表达心声,与开科讲究华丽辞藻的要求格格不入,最终遇到伯乐陆贽方入法眼。

唐代文坛领袖韩愈画像

在应试吏部博学鸿词科时,又是三次失利,年仅三十才获得汴州幕府的观察推官之职。

几经波折,34岁的韩愈回京担任四门博士,入职中央机构,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又因上疏减免赋税被biǎn为阳山县令。

韩愈仗义执言,向唐宪宗谏迎佛骨

韩愈50岁时因才能卓越被提升为吏部侍郎,却因向唐宪宗上疏《论佛骨表》,谏迎佛骨惹怒皇dì,幸得众臣挽救才被biǎn为潮州刺史。

遭遇biǎn斥的韩愈写诗言志,送给侄子韩湘子

惆怅满怀的韩愈写诗《左迁至蓝关示侄韩湘》,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惆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biǎn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旷达豁敞,颇有大家风度

唐穆宗登基后,十分欣赏韩愈的才干,他被宣调回京,先后担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和京兆尹等重要官职,官居三品,zhèng治抱负终于得以施展。

韩愈jīng品连环画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坛泰斗,韩愈的诗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在平淡无奇中别具匠心,显示了高超的文学素养,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将春回大地,京都乍暖还寒的季节变化轻描淡写的描绘出来,给人以无限美感。

唐代文坛的另一面旗帜——柳宗元

2、柳宗元(柳州刺史——四品)

柳宗元出身于著名的河东柳氏,祖辈就是著名的官宦之家,他少年便有“神童”美誉,21岁高中进士,并被选为秘书省校书郎,仕途上扶摇直上,此后还成为京兆尹(长安市长)的乘龙快婿,堪称人生赢家。

柳宗元又称柳河东,忧国忧民,屡挫不辍

31岁的柳宗元被授予监察御史里行,成为部委级高官,踌躇满志的他积极投身于唐顺宗的革新运动,然而唐宪宗即位后,“二王刘柳”等改革派全被罢黜,柳宗元先后被biǎn为韶州刺史和永州司马,人生最重要的十年在永州磨砺,他只好穷索经史,著书立说,残酷的zhèng治迫害将他丑化为“怪民”。

柳宗元江雪诗意图

在表达他此时孤寂愁闷心境的《江雪》便是此时的心灵写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十年蹉跎,柳宗元等到了召唤回京的一纸诏书,作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又被打发到山高路远的柳州担任刺史,人皆称为“柳柳州”,差强人意的四品官。

标签: 连州刺史是个什么官职(唐代著名诗人的官职研究 谁的官职最高?谁的名气最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