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心准备是什么短语类型
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jīng心准备就是该类型的短语,多指花了心思去准备做一件事情。
别拿破事当新闻
大家是不是经常会刷到这zhǒng类型的新闻:带着斗大的黄底黑字和镂空红字标题,内容空洞,多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搞笑瞬间,有的甚至画质已经模糊包浆,最后还要配上原视pín拍摄者的经典语录“当时就是觉得好玩,就拿出手机拍下来随手发到网上,没想到就火了”,就比如这个新闻
十五秒的视pín时长,具体内容其实也就是标题那几个字就能说清楚了,“孩子、吃米粉、辣哭”,都不会让人期待在这十五秒会发生什么。
还有这个
某小区“楼上孩子扰民,家长不理会,楼下女子用音响扣天花板反击”,当你以为这是个人账号将这问题发布出来希望网友评评理的时候,却发现这zhǒng账号都是挂着蓝V认证的地方媒体,有着上百万的粉丝,而且在看完视pín后完全不知道发布出来是想表达什么,也没有起到调解的作用,仅仅是简单的问一句“遇见这事你会怎么办”
我不禁要问,这zhǒng天天都会发生的事真的算新闻吗?如果算,那这条没头没尾、没有起因和结果的新闻算是一条合格的新闻吗?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在这条新闻中基本都不符合,他们更像是贴在单元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并不会引起看到它的人的共鸣
还有这个,一位网友将姨夫准备婚礼时的讲话的片段,发布到了平台,因为该网友的姨夫在讲话前鞠躬时假发也被掀了起来,很多网友都觉得有趣搞笑,点赞量短时间内暴涨,紧接着各个媒体账号就开始蜂拥而上开始转发,而zhī作方法简单到无与伦比,仅仅是将原视pín加上了两行黄底黑字和镂空红字的标题,而采访也仅仅是当事人对着手机说几句话,然后揉在一起,上传发布,就算是完成了一则“新闻报道”。
我又不禁要问,这是不是对媒体资源的一zhǒng浪费呢?
当然,这些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新闻价值,但至少是实打实发生的事情,还有一些媒体号不知是素材过于匮乏,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将很多视pín作者拍摄的段子当作新闻进行发布,就比如下miàn这个,视pín中男子对自己的孩子打游戏的行为进行教育,还配上了“父亲硬核教育让儿子瑟瑟发抖” 的标题,这视pín,听声音就知道是那个健身网红“申驰”,这明显就是他拍的跟儿子布布的搞笑段子,可以想象一下,难道真有人是在生活中脸上长着摄像头么。
说到这,我又又不禁要问,媒体需要提gòng的都是这些没有思考和价值的“新闻”吗?他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新闻的意义。
曾经的新闻媒体讲究的是什么,客观、深刻、时事、内容至上,而现在的新闻,充斥着家长里短和搞笑分享,为什么会成现在这个局面,只能说算法已经成为内容的指挥者,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而媒体号在绩效的压力下,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自然会分析每条内容的流量,就像每个个人在浏览App中的信息,会分析个人的阅读习惯,jīng准推送感兴趣的内容一样,这些媒体号已经彻底放弃了内容为王的准则,变成了流量为王,反观那些有深度的报道和jīng心准备的内容,反而没有多少人愿意耐心的看完,自然就没有动力再去zhī作,而众多媒体号争相发布一些点赞量高的家长里短的作品,进而推动了这件事登上热搜,推高自身作品的浏览量,而且这些新闻内容的zhī作难度极低,产生的效益又极高,自然推动着众多媒体号为迎合读者kǒu味不断的去产出,形成固定模式后,或许今后这zhǒng新闻都会由人工智能自动完成。
最后,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如果今后都是这zhǒng没有深度报道的家长里短式的“新闻”,每天打开App充斥的都是八卦和垃圾信息,那是不是在抹shā普通人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