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功臣下场怎么样(盘点朱棣靖难的四大功臣,全部都是建文帝阵营的人)

访客 84 0
靖难之役功臣下场怎么样(盘点朱棣靖难的四大功臣,全部都是建文帝阵营的人)

靖难之役功臣下场怎么样

又如德庆侯廖永忠之孙廖镛,方孝孺被朱棣shā后,廖镛和他的弟弟廖铭为方孝孺收敛遗体,当即被朱棣下令处sǐ,从父廖升及弟廖铭充军,母及廖铭女发浣衣局为奴,与之联姻的东瓯王家族也受牵连。

朱棣不敢明目张胆shāsǐ前朝旧臣,只得采取暗shā和株连的方式去shāsǐ他们。

靖难之役功臣下场怎么样(盘点朱棣靖难的四大功臣,全部都是建文帝阵营的人)

但这样效率太低,并且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朱棣又采取了拉拢和安抚的办法:享太庙毕,遣官祭功臣于鸡鸣山庙。

先是礼部侍郎宋礼言:“功臣自有庙,请罢太庙配享,但于本庙祭之。

盘点朱棣靖难的四大功臣,全部都是建文dì阵营的人

朱棣靖难这件事一直让人不解,当时明朝已经是一个安定统一的国家,为什么朱棣仅仅凭借着北京城一城就可以靖难成功,最终夺得皇位。当你去分析了朱棣靖难的过程你就会发现几位靖难功臣,这几位功臣为朱棣靖难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分别是齐泰、黄子澄、李景隆、朱允炆,我们逐步分析这四个人的贡献。

齐泰、黄子澄

建文dì刚刚当上皇dì没多久,齐泰和黄子澄就想着削藩。当时齐泰和黄子澄就在建文dì旁边分析原因,说藩王权势太大,以后难保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所以还是尽早削藩吧。最终建文dì采取了削藩zhèng策,冷血废除五位亲王。湘王不堪受辱,举家自焚;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大同;其他的被废为庶人。建文dì冷血削藩导致朝廷和藩王之间矛盾激化,以至于朱棣靖难的时候竟然没有藩王起兵勤王的。而齐泰和黄子澄两人就是朱棣靖难的借kǒu,当时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kǒu号名正言顺的造反。

李景隆

李景隆是建文dì阵营的人,但是李景隆自靖难开始一直到靖难结束,他好像都是在为朱棣做事。李景隆身为明朝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原本李景隆已经包围了北平,期间都督瞿能都快攻破张掖门,但是李景隆生怕他抢了攻城的首功,硬是把他撤回来了,导致最终功败垂成。而且在和朱棣会战的时候,被朱棣shā的一败涂地,先后丧失大军十万。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景隆开门迎接朱棣。建文四年,这一年朱棣兵临金川门,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燕军,迎接朱棣进城。朱棣靖难成功之后,李景隆就成了首席功臣,每次开会李景隆都位居首位。可以说朱棣能靖难成功,李景隆功不可没。

建文dì

为什么说建文dì是靖难最大的功臣,他的所作所为无疑就是帮助朱棣靖难,就差自己把王位禅让给朱棣了。第一建文dì削藩太过惨烈,活生生把藩王bī到了朱棣阵营。而且建文dì的战略本身就有问题,整个靖难战役中云南的沐王府竟然没有得到调动。要知道云南的沐王府兵强马壮是朱元璋给他留下的王牌啊,但是建文dì却弃之不用。

而且建文dì在靖难的时候曾经下过一条命令,那就是不要shā我叔叔朱棣。他在靖难的时候还想着万一自己的部队伤了朱棣,那么他就背着不孝的mā名。但是这一条命令导致将军作战时期根本就施展不开,万一伤到朱棣那就难逃一sǐ,所以朱棣在靖难的时候才可以一往直前。也正是因为建文dì的仁心,导致朱棣靖难成功。

​靖难的功臣其实并不是朱棣阵营的人,反而多半都是建文dì阵营的人。靖难功臣排序应该就是黄子澄-齐泰-李景隆-建文dì。各位如果还有什么补充的,可以在留言区评论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