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什么意思(“步履蹒跚”的历史故事)

访客 168 0
步履蹒跚什么意思(“步履蹒跚”的历史故事)

步履蹒跚什么意思

步履:行走。

蹒跚:腿脚不灵活,行走时缓慢、摇晃的样子。

步履蹒跚什么意思(“步履蹒跚”的历史故事)

指行走时十分困难。

“步履蹒跚”的历史故事

183

步履蹒跚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赵国的平原君家临街的楼房很高,可以俯瞰附近街区。

他的姬妾住在楼上,一天,众姬妾在楼台闲望,看到一个跛腿人到井台打水,姬妾们见他走路样子忍不住哄笑起来,有的还学他的样子取乐。

这个跛腿人听到嬉笑声很恼火,第二天找到平原君,说:“听说你喜欢接贤纳士,贤人们之所以能不远千里投奔你,是因为你看重贤士、轻jiàn美女的缘故;我不幸腿有残疾,你的姬妾看到了竟肆意笑弄我,这是不合礼仪的,我要得到取笑我人的头!”平原君答:“好吧。

”但等那人走后,平原君冷笑一声对左右说:“瞧那个小子,只因嬉笑他便让我shā美人,也太过分了吧!”过了一段时间,住在平原君家中的门客纷纷出走,平原君很奇怪,问:“我对各位诚心诚意,没敢失过礼,为何那么多人要走呢?”一门客直率地说:“你不shā取笑跛腿人的姬妾,这说明你喜欢女色而看不起士人,所以门客们就走了。

”平原君听了很后悔,立刻叫人shā了那些嘲笑跛腿人的姬妾,拿着头亲自到跛腿人家去谢zuì,不久,离开平原君家的门客又纷纷回来了。

宋代无名氏在《释常谈》中转述这个故事时,将《史记》原文“磐散行汲”说成是“步履蹒跚”,行汲即步行提水,磐散即蹒跚。

184

补天浴日

出自《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上古时代,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大战,共工败,气得撞向西方的不周山,将山撞毁。

不周山是撑天的支柱,山体倾倒,顿时天塌地陷,山林起火,洪水横流。

女娲神(传说诞生于河北太行山麓,祭祀她的娲皇宫坐落于邯郸涉县)在江河中挑选了许多五彩石子,架起火来将石子炼成熔液,用熔液修补好塌陷的天空,又shā了一只巨大的乌龟,用其四脚作为支柱,将天支起,使灾难平息。

太阳女神羲和生有10个儿子,即10个太阳,住在东方的汤谷.她每天要送一个儿子到天空去值班,临行前,她要给儿子在甘渊池内洗得干干净净,然后驾着龙车送往,所以,人们见到的是明媚、清澈的阳光。

因女娲和羲和为人类创造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所以人们常引用“女娲补天”和“羲和浴日”来比喻伟大的功业。

185

天夺之魄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晋书•温峤传》:“天夺其魄,sǐ期将至”。

公元前594年,狄人(赤狄)的丞相丰舒执政后shā了国君潞子的夫人,即晋景公的姐姐。

晋国派兵征讨,不到一月灭赤狄,丰舒逃亡卫国,卫国人怕殃及自己,将其缚送晋国,晋景公下令将其处sǐ,并派大夫赵同(赵国国君的先人)去向周朝的天子进献俘虏的狄人。

赵同依仗晋国强大,对周天子表现得很不恭敬,十分傲慢。

周朝的刘康公看了很不高兴,mā道:“不及十年,原叔(即赵同)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意思是到不了十年,赵同必遭大祸,因为老天已将他的魂魄夺走了。

比喻人sǐ期将近,含有咒mā的意思。

186

欺世盗名

出自《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jiàn者则求柔之。

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因劝谏卫灵公不成,嘱咐儿子在自己sǐ后不要入殓,以此劝谏卫灵公重用遽伯玉,罢免弥予瑕。

……战国时齐国的田仲既不肯接受做高官哥哥的帮助,也不愿去做官,宁肯去种菜,他认为史鱼和田仲都是“盗名于暗世者也”,即在动乱之世窃取好名声的人,是危险的人物。

标签: 步履蹒跚什么意思(“步履蹒跚”的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